昆明自古为多民族聚居地,用少数民族语言取的地名不少。这些地名朴实无华、生动具体,或点出地形地貌,或表现历史文化,或阐发民族情感,以汉字标示后,切不能望“汉文”而生义,否则就容易闹笑话。昆明还有不少方言地名,外地人容易听错读错,后来竟然以错为错,成为正式地名,如“车家壁”。
吹箫巷,这条位于盘龙江边的巷子,明清时期就已存在。巷子得名缘于早年间此地多艺馆戏园,箫声袅袅,余音不绝。然而如此风雅的巷名如今听着却很“邪恶”。数据整理发现,虽然历经时代变迁,但昆明很多年代久远的地名还是得以保留,并且,这些仍在沿用的地名,还有一些自身得名的规律。
老昆明城坐北朝南,三面环山,一面临水,“沃野平铺,群山四拱,坚城深池,雄踞中央”(《新纂云南通志·刘彬传》),昆明城的“依山”有利于抵挡冬天从北方南下的寒流;昆明城的“面水”又有利于接纳南来的凉风,还方便农田灌溉、行船交通、水产养殖;朝阳可以得到很好的日照;城市建在缓坡台地上,可
昆明坝子四面环山怀抱滇池,其实就是个断陷湖盆坝子,与大理坝子形成的原因大致相同:断裂凹槽地势低洼,周边水流雨水汇聚成湖,水流带来的泥沙,慢慢填平湖盆底部,自然因素或人为干扰,湖水水位下降,相对平整的土地就显露出来了。
【来源:昆明日报】本报讯 记者孙潇报道 12月15日,昆明市中华小学近60名师生来到昆明市博物馆参加“探寻昆明记忆 追溯地名渊源”主题研学活动。此次研学活动由昆明市民政局、昆明市博物馆、昆明市中华小学、昆明市青年志愿者协会等单位联合举办。
从两千多年前的“南方丝绸之路”,到21世纪开放繁荣的现代都市,昆明如祖国西南一颗耀眼的明珠,春融万物,孕育了底蕴深厚的文化。1982年12月8日,国务院公布了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共有24座城市上榜,昆明名列其中。
【序】城市文化,包括了历史、人文、建筑以及经济发展,就像绽放的花朵,年复一年,芬芳浮动香无比,刚柔幽雅花烂漫。盘龙区十二个街道如同十二朵鲜花,无论春夏秋冬,无论斗转星移,总是这般桃红柳绿,总是这般蒸蒸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