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沙历史上的今天。作者:萨沙本文章为萨沙原创,谢绝任何媒体转载为什么二战日本不仿制美国的加兰德半自动步枪?1945年5月22日:大日本帝国颁布《战时教育令》,导致日本教育法规全面停止直至日本投降。二战中的列强,基本都装备了半自动步枪。
日军研制掷弹筒其实源于日俄战争。日俄战争中,日军在进攻旅顺要塞时,遭受了重大伤亡,总兵力13万的日军居然损失了6万多人,光是夺取小小的203高地就伤亡了数万人。日军除了对俄军的马克沁重机枪印象深刻外,还对另一种俄军武器也记忆犹新,这便是47毫米迫击炮。
剧中各路抗日奇侠飞檐走壁打鬼子、出入敌人驻地如履平地,而日军却显得不堪一击,当年日军如果真这么愚笨的话,何至于凭借区区一百多万人在我国占了十四年,抗战期间真实的日军不但战斗力高,而且非常会运用各种战术。
如果把日本放到欧洲别说打不过苏、英、法这几个强国,即使是对上波兰可能都未必能赢。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在二战前工业化水平同美、苏、英、法、德等欧美列强比起来属于二流:当时工业生产能力最强的是美国,德国可以排第二,第三就是苏联,后面就是英国和法国,日本只能排在这些国家的后面。
日军在20世纪20年代开始倾向于在战斗中广泛使用迂回包抄战术,逐渐成为首选和必选战术,是日军内不可怀疑的战术圣经。在日军1938年的《作战要务令》中明确规定:“进攻的主要目的是包围敌人,并将之歼灭”。强调在正面进攻同时,侧翼包抄兵力越强,越出其不意,歼灭敌人成果越明显。
“猪突”进攻战术是无视敌方火力, 像野猪一样拼死冲锋,是日本军队在二战期间经常使用的一种战术。日军历来强调进攻,认为进攻是唯一的手段,其《作战要务令》要求部队将进攻意志“信念化”即使实力悬殊也应果断发起冲锋。
二战中,日军使用了不少卑鄙的战术,卑鄙而又奇葩的,恐怕得算这个“性病战术”了。1942年3月,正当太平洋战争如火如荼之际,一个名叫金马的日本医学博士突然有了一个“奇思妙想”:他认为,太平洋诸岛很可能会成为日美重要战场,而且如果美军发动反击,失去太平洋诸岛也是很有可能的。
二战时期,中国国民政府和日本帝国之间的战争势如水火,各种战争大小规模的战役不断上演。在这片烽火连天的战场上,中国军队常常需要承受着比自己更强大的敌人攻击,而消灭一个日军联队所需的兵力则更为可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下,相当于国军两个团的兵力,二战时,消灭一个日军联队有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