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惜粮食,感恩农民的辛勤劳动。中国人从刚识字开始,都背过《悯农》这首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我分享的这些照片,不是网上搜的,而是我自己这两年在乡村田间地头看到的真实场景写照,有农民必须采用手工法拔除满地黑麦草的场景,有在强降雨的秋天里农民在满是泥水的农田中抢收花生的场景,黑麦草和麦苗几户一样多,一根根混长在麦田里;
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栗园园秋收的季节,南川区河图镇中图村一派忙碌:收高粱、收水稻、晒谷子。9月1日中午11点半左右,一辆三轮车缓缓停在一片高粱地边,司机周文政朝高粱地里大声吆喝:“开饭喽,快过来吃饭了!‘种粮食堂’的‘外卖’来了!
《庄稼人》作者:黄孝纪出版:广西人民出版社2024年7月《庄稼人》自序田野上走远的庄稼人黄孝纪自从父母去世之后,回故乡的次数就少了很多。并且每次回故乡,已看不到往日田园丰收忙碌的景象了,村庄空落,土地荒芜,那些曾经一辈子躬耕于田野的庄稼人或已故去,或风烛残年,越来越少了。
“面朝黄土背朝天,晒得屁股大冒烟”这是地地道道的庄稼人日常劳作的场景,如果所有的苦力都被机器替代,无需人工劳作,那么农民不就更轻松了,现在这一幕正在被逐渐实现,萧山的一位农民小哥边吃瓜边遥控种田实现年入50万,他手里一个遥控器控制着拖拉机的行进路线,这里种植水稻全程无人化,1200亩的稻田耕种全由7台插秧机、8台拖拉机、植保无人机2台和3台收割机进行,投资的金额超过了500万,一起看看未来的农业是啥样?
□ 孙晓松沉睡的大地在犁铧下翻身,一阵阵泥土的清香打开了春的帷幔,继而,杏花粉了山川,梨花白了庄园,燕子在梁上呢喃。好个杨柳依依醉春风,好个桃花朵朵别样红。四月天,江南暮春至,故白居易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临洮县把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作为“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走出了一条以撂荒地治理保障粮食安全的新路子。阳春三月,临洮县辛店镇上杜家村盘头山萌发着绿意。曾经,盘头山在老一辈庄稼人的辛勤劳作下,一到金秋漫山遍野都是麦香。
我所在的农村,属于平川地区,农民种地从种到收全部实施了机械化生产,即使是地里的杂草,也很少有人靠锄头去除了,在一定的时期机械打些农药就除掉了。经常有人说农民种地仍然很辛苦,可我见到的情况已和以往不一样了。现在的农民也变懒了,再不像从前那么勤劳了。网友们,你们那边是什么情况?
我们村里许多老人,只要你一问起他的儿女,他就说:儿女混的好,月收入一万以上,买了车又买了房,你却发现,说这话的老人一年上头总在田地里忙活,夏天那么热仍在田里扯草,没种田时就挑粪熏菜,到山上砍柴禾,没见老人歇过一天。是他们家缺钱吗,还是儿女们不给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