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以小马宝莉为代表的各种卡牌在全国多地的小学生群体中流行开来,不仅成为中小学生的社交工具和“社交密码”,小马宝莉的拆卡直播更是火爆,已经从1.1亿小学生身上赚了100亿元,平均从每个小学生身上赚了91元。
继“盲盒”之后,“盲卡”正在成为年轻人的新宠。在各大直播平台上,“直播间拆卡”以刺激的互动玩法迅速收割大批消费者,其中也不乏未成年人。为何这种盲拆稀有卡的模式有如此“吸引力”?其背后隐藏哪些套路? 一个直播间的人气高低,是由主播能不能拆出稀有卡决定的。
一上午,拆卡主播手没停过,拆卡动作已成为肌肉记忆,桌子下的小卡袋子也堆成了山。“刚开始我也是偶然刷到了拆卡直播间,看到直播间都在排队等拆卡,就停留了一会,看到主播说拆出的这张卡很稀有,弹幕也有人在科普市价大概是卡包本身的10倍,我就心动了,一包五块钱就当刮个彩票。”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受访者收藏的明星小卡。受访者供图 受访者在直播间下单拆包的“小马宝莉”小卡。受访者供图 继盲盒、刮刮乐之后,被称为“抽抽乐”的拆卡直播间成为直播界新宠。小小一张三寸卡片,为何如此受人追捧?拆卡风潮背后,挡不住的未成年人参与,又该如何监管?
仅15分钟,一名网友就在直播间下单200包小马宝莉卡牌,消费超1500元。继“盲盒”的火爆后,“盲卡”正在成为年轻消费者的心头好。盲卡,基于奥特曼、小马宝莉等IP而延伸出的卡牌游戏。凭借着生产厂家对卡牌等级的设置,促使消费者通过盲拆稀有卡的方式迅速走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