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素有“三代京华,两朝重镇”之称。它不仅有丰富的自然矿藏,还有另外一种宝矿——古建文化。大同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时期,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也是世界佛教石窟雕刻艺术的巅峰之作。为什么石窟是重要的古建筑?它是如何建造出来的?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魏悦)5月18日,由中国人民大学、云冈研究院主办的灵岩巍凝——云冈石窟历史与艺术展在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开展,云冈文物展品首次走进人民大学,引导师生读懂云冈历史、感悟云冈艺术、弘扬云冈文化,近距离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包容胸怀。
2024年,作为《黑神话:悟空》取景地之一的云冈石窟,游客数量创历史新高。面对“云冈热”,全国人大代表、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近日在接受总台环球资讯广播记者专访时表示,热话题需要冷思考。今年全国两会,他提出关于“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分级评估、文化阐释和有序开放”的建议。
2025-03-05 15:07来源:中国网 链接已复制字体:小大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在中国北方,巍峨的云冈石窟静静伫立,历经1500余载春秋更迭。这座世界文化遗产以其精湛的石刻艺术,镌刻着中国古代文明的璀璨华章。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3月的山西大同,乍暖还寒,到访云冈石窟的游客依旧热情不减。跟随云冈研究院院长杭侃,我们一起回望这段跨越1500多年的历史。云冈石窟的开凿始于北魏时期,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次以皇家的力量主持开凿的石窟群,有“真容巨壮”“穷诸巧丽”之誉。
【来源:南方周末】全文共 3903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当现代人凝望石窟中宏伟的雕刻和壁画,我们凝望的是来自1500年前的文明,也是为了延续这份文明而在背后代代奉献的文保人。他们尽一切努力守护着这个民族的文化,虔诚地将历史、将修复的痕迹、将这一代人做的事完整地交到未来手中。
身着北魏元素的模特在云冈石窟前走秀。 武俊杰 摄《又见云冈》大型实景秀在云冈石窟首演,身着北魏元素的模特在云冈石窟前走秀。 武俊杰 摄 《又见云冈》大型实景秀,通过还原北魏服饰,再现1500年前的北魏风华。 武俊杰 摄 身着北魏元素的模特在云冈石窟前走秀。
岁月无语,惟石能言。云冈石窟是一部镌刻在石头上的北魏史书,一条通往盛唐的路。1500多年前,北魏皇室主持营造的这座大型佛教石窟寺,不仅代表了公元五世纪世界美术雕刻的最高水平,还展现了吞吐万汇、兼纳远近的气魄。开放、包容、融合、自信、创新……一眼千年,世界在这里“大同”。
山西日报新媒体记者张馨报道 由大同市区出发,一路向西来到武周山南麓。2020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时指出,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
原标题:走向新时代开放融通之路|外眼看中国:走进云冈石窟,探寻千年遗产中国日报10月19日电 10月18日,随着“走向新时代开放融通之路”外眼看中国活动步入尾声,走访团奔赴行程的最后一站——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的云冈石窟,探访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云冈石窟第三窟,是云冈最大的洞窟,游客纷纷拿起手中相机手机,记录下这一绚烂古迹。中国网记者 马旷/摄中国网12月11日讯(记者 马旷)近日,记者走进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云冈石窟,用镜头感知雕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
1973年9月15日,周恩来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考察云冈石窟。1973年9月15日,周总理陪同法国总统蓬皮杜考察云冈石窟时,向世界宣布,“我们要用3年时间把云冈石窟修好,一定要把这座人类文化遗产保存下来”
中新社太原4月24日电 题:一座云冈石窟,何以承载千年民族交融?——专访山西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李君中新社记者 胡健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西16公里的武周山麓,是中国规模最大的石窟群之一,与印度阿旃陀石窟、阿富汗巴米扬石窟合称为世界三大石雕艺术宝库,犹如一部刻在山崖岩石上的史书。
1500年来,云冈石窟有许多未解之谜。北魏时,错综复杂的宫廷政治斗争下,云冈石窟历经多次荒废与重建,后来甚至一度经受着严峻的盗凿考验,直到近代被考古学家再次关注,才遏止了更多的国宝流浪海外。云冈的前世今生,与中国历史、历代考古学人息息相关。云冈石窟的修建克服了多少困难?
2020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云冈石窟考察时强调,云冈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好云冈石窟,不仅具有中国意义,而且具有世界意义。云冈石窟始建于1500多年前,是中外文化、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文化、佛教艺术与石刻艺术相融合的一座文化艺术宝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