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在1917年没有通过博士论文的答辩吗?难道他当时没有获得学位,归国后一直冒充博士吗?为何直到1927年,他才拿到博士学位证书呢?这个问题已经聚讼纷纭40多年了,是唐德刚于1977年最先提出了“胡适博士学位问题”的讨论。之后,有不少著名的学者陆续对此问题做出了史学上的考证。
提起胡适,人们首先想到的或许是他那令人咋舌的学术成就,36个博士学位,横跨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这在今天看来都是一个难以企及的高度,他的学术研究,不仅在于其广度,更在于其深度,他大力倡导白话文,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石;
胡适1917年未获博士学位,肄业回国的史证。胡适1917年离开美国回国。无论出于什么原因,由于他当时並未获得博士学位,故他属于尚未毕业,即肄业回国。相关证据互证如下:1,胡适在进行博士论文答辩后第五天的日记中,只作了很简单的“考过”两字记载。
中新社合肥4月4日电 题:探访绩溪胡适故居:重文重教影响两岸作者 储玮玮“胡适先生获得了36个博士学位,他作为新文化运动先驱,在大力提倡白话文等方面有重大贡献,确实了不起。”台湾劳工大联盟总会理事长陈瑞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胡适的教育理念和文化成就对两岸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