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央视一套】一颗偶然落入河蚌中的沙粒,经过时间的包裹,逐渐光彩夺目。浑然天成的珍珠不仅仅是一种有机宝石,更是一种文化;南宋时期,鱼米之乡的先民从观察、摸索、创新中,逐渐掌握珍珠的人工养殖技术。今天,在水网密织的江南大地上,又如何开启了鱼蚌混养、生态富民的传奇故事?
无奇,却总是于平凡中孕育着神奇。温润圆滑的珍珠,为什么却是从河蚌这么两片壳中生长出来呢?下面就一起看看为什么河蚌能孕育闪亮珍珠吧!原来,只有寄生虫、外物侵入体内,或本身有关组织发生病变的蚌,才会长珍珠。
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下,住着一个一个的珍珠蚌,这是浙江省诸暨市山下湖镇的养殖现场。世界珍珠看中国,中国珍珠看诸暨。在诸暨当地,这些池塘有大有小,大的有几十上百亩,小的也有十亩,这些池塘的水面下都是一排排的珍珠蚌,珍珠被养殖在蚌里,蚌生长在水下的网里,经过两三年的养殖,珍珠就成熟了。
人民日报记者 刘军国天刚蒙蒙亮,在浙江诸暨市山下湖镇的一个开蚌场里,河蚌堆积成山,开蚌声此起彼伏。上百名工人两三人一组围坐在一起,彼此配合,开蚌、采珠、分拣,一气呵成。开蚌,是珍珠蚌捕捞后的第一道工序。进入珍珠丰收季,山下湖镇一派繁忙景象。59岁的魏国松是山下湖镇第一批养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