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抱怨说“寝室疑似发现老鼠”,收到回复“不要怕,学猫叫”,询问朋友“看不看‘偶像练习生’”,得到回复说“不像”。对话之间毫无逻辑,却惹人发笑,如此不按常理出牌却又十分好玩的话语,可以用来调侃自己,也可以用来幽默一把别人。而这就是年轻人们喜欢的“抽象”。
原标题:爱抽象的人容易,爱具体的人很难(主题)——专访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副题)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吴丽蓉“要爱具体的人,这是我对自己的提醒。”近日,第十一届茅盾文学奖得主乔叶推出全新散文集《要爱具体的人》(人民文学出版社),受到读者欢迎。
孩子从2岁开始,会迎来“小叛逆期”,他们的自我意识会越来越强,小情绪也会越来越多。在书里,贝拉在大喊大叫时,在抱怨时,在陷入糟糕的情绪后无法摆脱时,贝拉妈妈并没有生气地指责她, 她一直在做的就是静静陪伴,没有纵容和溺爱。
过去的2024,一个关键词——抽象。“玩抽象”“这太抽象了”“先天抽象圣体”……就连电影都越来越抽象了。但是先别误解。抽象,不完全是个贬义词。它也可以被喜爱,成为一种特殊的交流频道。△ 《一年一度喜剧大赛》的抽象舞台《先生请出山》如果说2024是抽象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