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3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官网发布通知称,将加强网络秀场直播和电商直播管理,要求网络秀场直播平台落实实名制管理,秀场主播需通过实名制注册,未实名制注册的用户不能打赏,未成年用户不能打赏,并对用户最高打赏金额进行限制。
现在,互联网已经成为未成年人获取信息、休闲娱乐的重要渠道。不过,网络在拓宽孩子们学习生活空间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争议问题,比如未成年人背着家长进行充值打赏,这些钱能返还吗?社交软件里的“未成年人模式”形同虚设,平台是否要为此担责呢?
龙头新闻·生活报记者获悉,近日,省教育厅下发我国《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明确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网站平台不得为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提供网络主播服务等要求。《意见》提出了哪些具体工作举措?具体如下: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
直播打赏必须实名认证、未成年人不能打赏、打赏资金须设置延迟到账“冷静期”……近日,国家广电总局、市场监管总局接连发布直播平台及电商直播监管新规,直播乱象迎来强监管。直播打赏将有“冷静期”“00后”女孩打赏主播65万元;近年来,未成年人在直播间花费父母血汗钱大额打赏主播的新闻屡见不鲜。
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等四部门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要求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切实加强网络直播行业规范,营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
8岁的小男孩观看手机游戏直播,主播说打赏火箭可以送跑车,小男孩一晚打赏了17万元,家长把直播平台告上法院,开庭时,法官问小男孩,父母挣钱不容易,为什么这样挥霍。小男孩说,他以为打赏的只是小星星等符号,不知道礼物就是钱。
6月29日,江苏的董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身患精神疾病的弟弟贷款在社交平台陌陌直播间打赏数十万元,向平台申请退款却遭拒绝。30日,陌陌平台回应南都记者称,基于董先生目前提供的资料,平台认为该退费申请不符合退款条件。
来源:【华声在线】郭元鹏5月7日,中央文明办、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联合发布《关于规范网络直播打赏 加强未成年人保护的意见》。《意见》指出,禁止未成年人参与直播打赏,严控未成年人从事主播,优化升级“青少年模式”规范重点功能应用,加强高峰时段管理等。
多个社交App,在用户未进行“实名认证”的情况下,仍可正常使用。业内人士建议,默认开启青少年模式。近日,多名网友发现并举报部分交友软件对未成年人使用把控不严。记者体验发现,在使用多个陌生人交友软件时,并不需要进行实名认证,未成年人就可以“畅通无阻”地使用这些陌生人社交软件。
阅读提示目前,充值打赏案件已成为北京互联网法院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占比最大的一类。不少平台通过“游戏+社交”的双重元素,吸引未成年人的关注,成为未成年人的网络“新宠”。一个8岁的小男孩观看手机游戏直播,主播说打赏火箭可以送跑车,小男孩一晚上打赏了17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