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以生、爱、快乐、创造、迷惘、勇气、贪婪、命运、自由、死等十个人生关键词为线索,带领读者走进十位古今哲学家——萨特、奥古斯丁、柏格森、荣格、尼采、弗洛伊德、斯宾诺莎、康德、列维纳斯——的思想世界,用平易近人的语言讲解复杂的哲学概念,使得读者在理解这些伟大哲学家思想的同时,也能思考和理解自己的生活。
学习哲学的五种层次邓刚/文在人类的一切学问之中,哲学最为根本 ,亦最为高深,因此最难通达。学习哲学,贵在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习哲学的历程大体可分五个层次,即学识、学问、学理、学说、学通。所谓学识,即知识、资料等层面的东西。
第一章 宗教与哲学实话实说的话,哲学其实是我很感兴趣的一个领域。早在年轻的时候,跟所有的人一样,我常在心里问自己:人为什么活着?这是一个古老的话题。这也是哲学的终极问题。要谈论哲学总是不能绕开生命存在的目的和意义。对于这问题,没有人给出一个终极答案一一除了宗教。"人为什么活着?
华夏文明5000年以来,一直保持世界第一,为什么在近代的150多年,也就是清朝末期被英美赶超?东方哲学更强调学以致用,西方哲学强调学以致知,东方哲学更强调人,强调人和宇宙万物的关系,特别强调遵道明德,修为自己,包括在《论语》中,我们更加感受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整个思维逻辑和宇宙万物强联系,博大精深。
1987年7月17日,82岁高龄的陈云在同当时的中央负责人谈到“身负重任和学习哲学”的问题时,他一再提醒:“要把我们的党和国家领导好,最要紧的,是要使领导干部的思想方法搞对头,这就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我个人的体会是:学习哲学,可以使人开窍,学好哲学,终身受用。”
市场,最典型地体现着价值——有用与没用。这种体现,就是“真的”吗?“思想市场”上的有用、没用,远比“商品市场”上的竞争更为激烈和深刻。典型的就是哲学的“有用”与“没用”之争论。但这样的“争论”,是可以非常简单地化解的。化解的一个“尺度”就是有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