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东北方言中,有很多特别神奇的动物,比如大家熟知的“犊子”、“彪”等。大多数东北人只知道“彪”是彪悍的意思,殊不知,在古代确实有一种名为彪的动物。《山海经》中就曾记录过“彪”,并言它是一种介于虎豹之间,似虎非虎的神秘动物,有何特殊之处呢?
那么,“彪”到底是何物?金元时期的《癸辛杂识》中有这样的记载:虎生三子,必有一彪。彪因从小营养不良,而且瘦小孱弱,身上有褐色的绒毛而没有过虎皮的黑条斑,母虎便不认这个孩子,不喂它奶,而且还会踢它,把它赶走,甚至将它叼到蛮荒之地丢掉。
“彪”这种动物经常出现在我国的历史传说,以及相关的文字记载中,常说龙虎彪豹、三虎一彪、彪形大汉等,现在的人们对“彪”这种动物已经没有直观的印象,甚至认为它是一种神话传说,但是,彪确实是真实存在的,只不过很多人没有见过,那么,彪到底是一种什么动物?
常言道:“虎毒不食子,人毒不堪亲”,老虎虽然作为一种性情残暴的动物,但是这从来都不会伤害自己的孩子。可是在民间俗语中,有很多类似老虎撵走自己孩子的说法,俗语“虎生三子,必有一彪”,说的就是老虎会将“彪”赶走的现实。这句俗语和老虎有什么关系呢?“彪”到底是啥动物呢?
很久以前,由于各项技术手段的落后,人们无法科学地探索自然界,这就导致了在许多古代文献资料中出现了很多神奇的动物,它们能力往往十分强大、行踪也很神秘,从文学作品常会出现的“龙虎彪豹”“彪型大汉”等词语中,就有着一种至今都没太弄明白的动物——彪。
在《唐国史补》中,曾记载了这么一件事,说的是剑圣裴旻在北平驻守时,曾经外出打猎,因为当地老虎比较多,而裴旻箭术好,武功高,所以他一次打杀了三十一只老虎,令众人惊叹,纷纷称赞裴旻的勇猛,要知道普通人可是连一只老虎也干不掉的啊!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用老虎、豹子和熊等等一些凶猛的野兽来比喻生活中的人或事。像虎背熊腰、虎狼之师、虎将、飞虎队等等。连名字都带上猛兽之名。如张龙、赵虎、王豹等等。但是有一种动物的名字也常出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动物就是彪。
《西游记》第74回中,唐僧师徒路遇一个名叫“狮驼国”的地方,这里的国王和百姓都被妖怪吃了,因此孙悟空等人看到的,就是这样一幅情景:“攒攒簇簇妖魔怪,四门都是狼精灵。斑斓老虎为都管,白面雄彪作总兵。丫叉角鹿传文引,伶俐狐狸当道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