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吗喽的命也是命”成为了最近在抖音上经常用到的Gag。很多网友就问,这个Gag是怎么来的?这句话最早出现在今年过年期间,当时广西砂糖橘供不应求,很多网购消费者不断催促商家发货,广西的种橘农民就自嘲说“吗喽的命也是命啊!
猴年来临,比起刚刚过去的不知到底是“山羊年”还是“绵羊年”的羊年,猴年带来了新的难题,那就是这种近似人的灵长目动物在汉语中到底有多少种叫法。“马骝”是什么东西?看马戏是中国人民热衷的娱乐活动,不过虽说是“马戏”,但在实践中,马戏团很少有以“马”作为主角的。
无产阶级年轻人唯一拥有的虚拟固定资产就是手机里的表情包。你可以随机抓取一个00后,就会发现他/她的表情包就是一座巨大的赛博动物园。如今风靡抖音和小红书的表情包之霸主,是形态各异的“猴子”。眼皮沉重,双眼无神,面无表情,目光涣散。
2023年即将过去。经历了三年疫情生活,今年重新适应原本熟悉的日常,时常感觉恍惚。我们尝试从这一年流行文化的只言片语中,拼凑出一些共同的体验和情绪。 今年大大小小的假期中,几乎所有景区都人潮涌动,“特种兵旅游”火了。
最近,当我们打开社交软件,就会留意到一只灰褐色的猴子频繁出现,年轻人们称之为“吗喽”。“吗喽”意为马骝,是两广地区称呼“猴子”的方言语态,因广西人民自嘲表示“吗喽的命也是命”意外走红。为何猴子的表情包能走红?为什么许多年轻人都在调侃自己是“吗喽”?
从广西百色市那坡县,到东兴市海边金滩,我跟随“国道之行 从雪山奔向大海”报道组在国道219广西段一路前行,见证了一个个普通却闪烁着光芒的故事,他们是笑对艰苦环境的山中大汉、是对岩画三十年如一日坚守的研究员、是与白头叶猴共同作息的守护者……一位位在平凡岗位做出自己最大努力的人,用笑
▲点击收看视频行走于省港两地的朋友,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香港人讲粤语喜欢混杂很多英文单词,而广州人讲粤语就经常混杂普通话一起讲。这个话题在社交媒体上经常引发争议,例如有人说讲粤语夹杂英文是崇洋,亦有人说讲粤语夹杂普通话是老土。那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现象产生呢?
中新社崇左1月4日电 题:广西崇左 “猴王”的幸福烦恼中新社记者 蒋雪林“由于保护区周边村民保护意识加强,现已没有人伤害猴子,在保护白头叶猴的同时,带来了次生的幸福烦恼,猕猴太多了,经常下山损毁村民的庄稼。
文 | 魏水华图 | Stable Diffusion马来西亚早餐文化入选联合国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了,本应是个喜大普奔的好事。毕竟,大马是除了中国之外,全世界华人文化保存得最好的国家。马来西亚的饮食文化在世界舞台上获得认可,不管从哪个角度说,都应该有中华美食的一份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