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骨安放仪式现场,袁老遗像背后的巨石上,镌刻着您生前写下的这句话:人就像种子,要做一粒好种子。您生于动乱年代,从小过着颠沛流离的逃难生活,亲眼看到有人因为饥饿倒在路边、田埂边和桥底下,您被这些景象深深刺痛了,立志用农业科学战胜饥饿,暗自在心中种下了“禾下乘凉梦”。
他的一生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另外一个是把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了寻找天然的雄性不育水稻株,他在稻田里一呆就是一天,并且要知道的是,水稻开花的季节都是在盛夏,此时的稻田就像一个蒸笼一样,工作环境是如此的恶劣,但是为了心中的那个梦想,他始终坚持在第一线,功夫不负有心人啊,在袁隆平的不懈坚持努力下,也让他终于找到了第一株雄性不育株,这也就意味着又离自己的目标进了一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对袁隆平同志的最好纪念,就是学习他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信念坚定、矢志不渝,勇于创新、朴实无华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以祖国和人民需要为己任,以奉献祖国和人民为目标,一辈子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崇高风范。
禾下乘凉梦,一梦逐一生。他是用毕生努力发展杂交水稻的追梦人;他躬耕田野,脚踏实地把科技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他,就是袁隆平。今年的5月30日是第七个“全国科技工作者日”,让我们一起重温“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动人故事。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亲历过饥馑岁月的袁隆平选择农业报国。
来源:【海报新闻】海报新闻评论员 王红妮他是中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他毕生的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为实现这一宏愿,他长期致力于促进杂交水稻技术创新,并将其推广至全世界。5月22日,袁隆平离世两周年。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共青团云南省委联合云南大学推出“百年青春,初心传承”系列主题插画,邀请大家一同在作品中回望历史、展望未来,一起领悟党领导百年中国青年运动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追寻信仰之光,勇担青春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