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大变革时期,是中国农业、纺织业、思想、科技、军事和政治发展的黄金时期。不同于春秋各国的争霸战争,战国时期各国之间更多的是兼并战争,这就导致诸侯国数量减少,其中有七个国家实力较强,被称为战国七雄,分别是齐国、楚国、燕国、韩国、赵国、魏国、秦国,除此之外还有越国、巴国、蜀国、宋国、中山国、鲁国等大国,以及郑国、卫国、滕国、邹国、费国等小国,但这些国家的实力与影响力皆远远不及战国七雄,只能在强国的夹缝中生存,且最终均为七雄所灭。
齐国和楚国都是西周早期分封的,齐国封于营丘,楚国封于丹阳,春秋时期都是春秋五霸之一,战国时期也是位列战国七雄,但是同样发展800年,齐国好像在山东没动,楚国却从湖北西边一直干到了山东海边,这是为什么呢?
11月10日上午,湖北省图书馆长江讲坛报告厅,著名楚文化专家、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刘玉堂在此主讲“楚脉千秋”。数百名观众得以与名家面对面,走近楚文化。刘玉堂。提到楚文化,不得不提到“筚路蓝缕”,千百年来被广为流传。在新时代,也在国家领导人的报告和发言中反复引用和提到。“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出自《左传》与《史记》“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蒌以处草莽,跋涉山林以事天子,唯是桃弧棘矢以共王事”等记载。活动现场。刘玉堂说,“筚路”是独轮车,轮子也是木头的;“蓝缕”是破衣烂衫。
楚文化源远流长,这里暂且只说与安徽有关的历史。其先进的铁器, 工艺精湛的青铜器,精雕细琢的玉器, 薄如蝉翼的丝织品,以及表现在天文、 历法、水利、工艺制作、农业生产等方面 的科学技术,都闪耀着灿烂夺目的光 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