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6日,江西省遂川县大坑乡灵潭村两座筒车,日夜不停地转动着舀水,灌溉着100多亩水稻田,稻田里晚稻长势良好。 筒车,又称 “天车” 、“竹车” 、“水轮”、“水车”,是古老的、传统的水力灌溉工具,被誉为“古老的抽水机”,筒车的发明和应用,足以证明先人们的勤劳与智慧。
来源:【北京大学出版社】李子柒时隔三年回归,让无数观众再次沉浸在她用镜头讲述的中国传统技艺之美中。无论是漆器的制作还是竹子的搭建,无不展现了她对自然与技艺的深刻理解。追溯这些技艺的源头,不得不提到一本三百多年前的经典著作《天工开物》。
“龙尾车”,“自行车”、“自行驱暑扇”等机械发明原创 舞天玄姬 舞天玄姬 昨天2019年01月14日 腊月初九 周一“龙尾车”,“自行车”、“自行驱暑扇”等机械发明【“龙尾车”“龙尾车”这是第四次看到了,还都是出现在明末清初的时候。
新华社南昌4月5日电(记者黄浩然 郭杰文)春耕时节,老郭掏出略微泛黑的钥匙,拧开锈迹斑驳的门锁,迈过一道凹陷的门槛,在这幢有着近两百年历史的老屋里,存放着他难忘的春耕回忆——按一定比例制作出的两百余件“迷你”农具。
来源:【赣南日报】水车,是一种古老的灌溉工具,在客家农耕文明史册上占有重要一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赣南农村还经常使用水车,尤其遇上天旱时,水车更是大派用场。据有关资料记载,当时仅上犹一个县就有650辆高车,还有不计其数的龙骨水车。曾经,南康三江乡章江边的连组高车,可灌溉千亩粮田。
段怡村指导徒弟制作小水车。“水车旋转自轮回,倒雪翻银九曲隈。始信青莲诗句巧,黄河之水天上来。这是清道光年间诗人叶礼,在看到金城‘城楼与水车相映,水声与鼓声共鸣’之景后所作的诗,也由此可见当时兰州黄河大水车的盛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