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经典,读你千遍不厌倦;一本好书,与你一生可相伴。敦化市妇联、市广播电视台和市教育局全新推出读书栏目《书香敦化》,旨在通过电视栏目的引领,推动敦化的全民阅读,引领市民关注阅读、关注图书、关注文化、关注健康的人文生活。
艾青,原名蒋正涵,号海澄,浙江金华人,毕业于国立杭州西湖艺术院。艾青于上个世纪30年代初,在中华民族最危难的时刻步入诗坛,他的辉煌诗篇:《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北方》、《向大阳》、《吹号者》,《火把》等成为时代的强音,对中国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誉为“吹芦笛的诗人”。
在20世纪中国新诗的地平线上,一个巨大的身影,穿过黎明的风,迎着太阳走过来了。在民族危亡的年代,艾青没有失去对光明的信念,而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礼赞光明、礼赞太阳、礼赞人民,表达了对和平与尊严的热切呼唤。
艾青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虽然艾青的父亲也读过初中,但是,封建迷信的思想依然根深蒂固,于是,出生没多久的艾青便被寄养到了村中一个穷苦的农妇家中,这位农妇叫作大叶荷,也就是艾青诗中描写的大堰河。
文章介绍:艾青曾与几位艾青学术研究者促膝谈心,鉴于在艾青研究学术报告会上有人提出艾青是继屈原、杜甫之后中国第三个伟大诗人的命题,他说:“我希望在研究我的时候,不要随便拿古人、近代人和现代人和我相比。论我就论我,我是什么就是什么。比如,是水牛就是水牛,是骆驼就是骆驼,是毛驴就是毛驴
1938年4月,艾青从战火蔓延的北方回到武汉不久,以激越而丰厚的情感创作了长诗《向太阳》。一个诗人,始终渴求着写作,坚持着写作,这一点,深深地感动着同为写作者的我这样一个晚辈,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作家对于文学至死不渝的热爱。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方涛“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浙江著名诗人艾青在1938年写下的名篇《我爱这土地》中,曾这样深情告白自己热爱的祖国。
潮新闻 记者 严粒粒 朱浙萍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这是金华市金东区一片田野前的石碑上刻着的一首诗。作者是艾青。3月27日,在艾青诞辰113周年,他的故乡金华市金东区,以诗人的名义颁发了艾青诗歌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