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青评论一些商家和交易平台在明知“文物”为赝品的前提下还卖给别人,已经侵犯了消费者的基本权益。日前,澎湃新闻报道了关于“国宝帮”的故事,引起不少网友的关注与热议。据报道,“国宝帮”特指囤积了大量赝品的民间收藏家,幻想可以通过“捡漏国宝”,一朝致富。
袁世凯这个头像,妹妹嫁到我这城里边,他家留下的银元我家收了一千多块。大哥我特别爱听故事,也特别爱听这个你说的传承有序,但是最基本的你忘记了,没有4年没有6年没有7年,也没有元年,大头只有3年,也有5年是少量的有8年9年10年。
5年前,重庆大学博物馆的“赝品”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吴应骑先生捐赠的多件文物被网友“江上”质疑为赝品,随后重庆大学发了声明称“检查结果将及时向社会公布”,但也只是做了闭馆处理。等了5年过去了,是不是真要公布结果,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道 歉 声 明本人李健于2021年12月21日在实名认证的知乎(昵称“老爷”)、360doc个人图书馆(昵称“扇子9900”)APP上转载《华豫之门鉴宝专家崔凯:国家帮帮主邱季端的阴谋,导致古玩界混乱20年!》一文,该文章中“最近几年第五代国宝帮帮主邱季端又开始弄量子文物检测。
近日,网红鉴宝博主“听泉鉴宝”宣布短暂停播,作为依靠鉴宝疯狂涨粉近千万的博主,其幽默的言谈以及节目效果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出现在其直播中的“文物”“藏品”层出不穷。“很开门”“国宝帮”等词汇被网友熟知,真真假假的文物更引发了观众对复制文物现象的思考。复制文物会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编者按】此前的报道里,我们总会讲述老年人掉入这个骗局、那个鸿沟,让人觉得铺天盖地的陷阱等着围猎不够清醒也不太理智的老年人。这次我们想跳脱出这套“厌老”叙事。事情的原貌更接近,王秋生受骗了,他背负了很多心事,他的苦闷无人诉说,而他恰好是个75岁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