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提起"知己"一词,很多人都会想到"俞伯牙钟子期"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但是,其实嵇康和山涛的友情,比起他们也是毫不逊色的,因为中国古话说的好:患难见真情!嵇康和山涛之前关系很好提起魏晋时期,就避不开魏晋风度,而魏晋风度的代表者"竹林七贤"也是一定要聊的。
似乎这个故事,要体现公孙弘的一个“奸”字。但实际上,故事并没有完。即使朝中大臣都因此取笑公孙弘,但有一个人完全不在乎这件事,他就是汉武帝,他将淮南王的案子交到了公孙弘的手里。哪怕,当时公孙弘病重无法处理政事,害怕耽误国家大事,主动上书请辞丞相之职。但汉武帝也坚决不同意,并表示,这
范雎,字叔,魏国芮城(今山西芮城)人,因谏言秦昭襄王结束了魏冉家族专政,以及贡献攻伐六国的“远交近攻”策略,位居秦相,被称为著名政治家、军事谋略家,其封地在应城,所以又称为“应侯”。但历史不忍细看,细看史书和出土的秦简,范雎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前言:张巡、许远及其部属是唐代安史之乱中出现的一群英雄人物,他们在得不到外援的情况下,在张巡、许远的有力组织下,独力苦苦支撑,坚守睢阳这个东南门户的要塞之地,与安禄山的叛军进行大小数百次战斗,最后力尽而死。
吴、蜀两国虽然是小不点儿国家,但有山作依傍,有水作阻隔,刘备有雄才大略,诸葛亮善于治理国家,孙权明白虚实大势,陆议懂得军事形势,他们占据险地,把守要塞,我们要攻就得在水中摆弄船只,这是难以很快谋取的原因。
编者按:受若飞宗长所托,翻译魏氏族谱序文。附原文、断句标点后的序文及译文。断句和译文或有不准确之处,以就正于方家。原文图片:断句、标点:魏氏三修譜序從來家必有譜,以辨尊卑,以序長㓜,俾一族之源流世次不致或墜。故文人學士多致意焉。余家魏氏,世籍山東。始祖遠四公延遷廣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