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可真快啊,一眨眼今年就已经进入到了末尾。随着11月的来临,我们也即将迎来冬天的第一个节气——立冬。因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冬天一直被视为是养生的季节。而且,中医也认为“冬不藏精,春必病温”,意思指的是,冬天若不好好养生,等到春天来的时候,身体就很容易生病。
“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其实不用等到春天,睡醒觉的第二天就知道了。很多人冬天从来没有藏过,每年的春天都生病,一开始都是小病,后面慢慢变成顽固性慢性病,全身都不舒服,看似感冒,却不是一剂解表药可以解决,其实就是肾根不藏所致。
冬季,现在大家的生活里,是个忙碌总结的日子,是丰收之后开始享受的时节,也是寒冷的季节,让人只想暖暖的吃几次火锅,看着雪花飘荡人间,和自己的家人一起养精蓄锐,来年再出发,古人的冬季似乎也是这样的,寒冷的季节减少着户外的活动,还要好好准备年底的祭祀活动,感谢天地和祖先的保佑,古人在这历史的长河里,还总结了“冬不藏精,春必温病”的生活保养办法,你知道有何讲究吗?
人一旦步入了中老年,各种各样的疾病都会接踵而来,给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为了防止这一情况的发生,养生在中老年人群体中逐渐兴起。说到养生,最被人们所所熟知的当属于人之三宝——精气神,而在三者之中,精是其他两宝的基础,可见精对于人体健康至关重要。
你看看自己有没有这些情况,总觉得没精神,很累,整个人很疲惫,尤其是到了下午,工作时都犯困想睡,别人跟你说话时,你反应迟钝,刚说完你转个头就忘了,而且啊,动不动腰就开始发酸发痛,有时连带着两条腿也发软困重,难受的很,还会忽然听到耳朵里传来一阵嗡鸣声,另外啊,那头上,也开始长白头发了,吃个硬一点的东西,牙就有点受不了,甚至严重的,欲望严重减退,对什么都提不起来兴趣,跟那些同龄人比起来,明显没有活力,好像提前衰老了一样。
“养生”一词,不仅受现代人追捧,古人也有养生智慧。多本古籍里都有关于养生的记载,且它们都有个共同点,都在强调要养精。《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篇》曰“冬不藏精, 春必病温”,《黄帝内经·本神篇》曰“生之来,谓之精。”那么,这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古人所谓的养“精”到底是养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