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研究生毕业,面临着两条路:留校当辅导员或者是报考公务员。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具有一定的发展前途。有人想要继续留在学校,他们选择留校当辅导员,有人厌倦了学校里的生活选择,报考公务员。但是,大多数人还是更喜欢留校当辅导员。
近几年来大学辅导员的招考热度也越来越高,竞争越发激烈,能考上都是有些本事的人,地位虽然不如讲师,但好歹也是进入高校当老师,按理来说学生应该很珍惜这样来之不易的机会,可是现实并非如此,大学辅导员的离职率比预想的还要高,过来人的话更是充满现实。
大学生活期间,学生和学校老师见面次数最多的,莫过于自己专业课老师和辅导员了,大学不同于其他学生时代,大学辅导员并不是管理一个班级,而是同届的整个系的学生,负责学生学习和学生材料统计,学生遇到问题导员会起到一个引导的作用。
大学辅导员虽然被称作“老师”,但是辅导员并不算传统意义上的老师,毕竟通常情况下没有代课任务,平时的工作还是以管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为主。与大学里专门代课的老师相比,除了假期以及节日福利相同外,辅导员的工资并没有老师高,但是为什么还会吸引这么多人呢?
曾有网友发起一项调查,“受婆婆欢迎的儿媳职业排名”,在调查中,大学辅导员高居榜首。不仅是大学辅导员,即便是大学里其他任教老师,也比中小学和高中考试更为幸福,首先大学老师没有教学压力,大学生已经成年,要有更高的自主学习意识,大学学习中,完美诠释什么叫“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
学校是很多打工人非常向往的工作场所,上过大学的人都知道,大学老师的任务是讲课,除此之外,学生的一切事务都是由辅导员代为管理的,大学辅导员其实和班主任的工作性质十分类似,不过辅导员一般不带课,主要就是负责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其他的琐碎事务,看上去更像是行政岗位。
从过去“有时间”“有激情”到现在的“有章法”“有底气”——天津大学化工学院辅导员赵书航这样总结过去6年多的学生工作。从入职第一天开始,他创建“辅导员小赵”微信公众平台,6年多里用130余篇原创文章回应学生关注热点、成长痛点、发展难点和思想盲点,有力开展网络思政引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