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议国是】一头连着大学课堂,一头连着田间地头,科技小院的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人才培养等三大功能,都是在乡村中、田野里完成的,其模式打破了传统农业科研与生产脱节的困境,构建了“政产学研用”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机制。
10月21日,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发布讣告称,优秀的中国共产党员,著名动物繁殖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退休教师、动物繁殖及胚胎生物技术学科带头人朱士恩教授,于2024年10月20日7时37分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68岁。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我国著名农业工程学家、教育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教授汪懋华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25年2月28日22时58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岁。汪懋华院士,男,汉族,1932年11月11日出生于广东兴宁,195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湘西网3月10日讯(特约全媒体记者 刘番 通讯员 李彭安娜)近日,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工作站正式落户保靖县,标志着高校科研力量与地方农业产业的深度融合,为保靖县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刘来华、黄元仿出席挂牌仪式。
2月23日,中国农学会智慧农业分会成立大会暨一届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在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全国重点实验室隆重召开。会议旨在促进智慧农业领域的学科建设、学术交流和技术创新,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发展注入新动力。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民生无小事工作室】2009年,时任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的张福锁,和同事们在河北省邯郸市曲周县白寨乡创建了第一个科技小院。从这里开始,许许多多的农业专家和涉农专业学生,走出实验室、走出校园,把农业科技带到了田间地头。
高端访谈编者按新春伊始,DeepSeek的爆火掀起新一轮AI浪潮。人工智能真切地融入并重塑着各行各业,带来创新契机和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在拥抱人工智能这一时代变革力量的同时,应对安全与治理层面的隐忧?2025年全国两会之际,南都全国两会前方报道组策划推出“进击的AI”专题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