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建模研究将北极海冰融化的影响与其他因素区分开来。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 (ISGlobal) 的研究人员领导的一项研究采用了一种新颖的方法来揭示北极海冰融化对地球气候的影响,该研究所由“la Caixa”基金会资助,该中心将其与其他与气候变化相关的因素区分开来。
近日,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周波涛教授、博士生宋子祎、尹志聪教授、徐鑫萍博士、孙博教授、徐邦琪教授、陈海山教授组成的研究团队,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与物理诊断并结合大样本模拟分析,提出了影响北极秋季海冰变化的新物理因子—亚洲-太平洋涛动,揭示近期夏季APO年代际增强加速了北极秋季海冰的融化。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根据11日《通讯·地球与环境》杂志发表的分析研究,在2007年至2021年间,从北冰洋流向南方的厚海冰数量增加,缩短了西北航道一些地区的无冰航运季节。西北航道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一条商业航道,穿过北美洲北部的北极圈。
9月5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金星在中国气象局新闻发布会上,发布《极地气候变化年报(2023)》(以下简称《年报》)。王金星介绍,南北极是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分析显示,2023年南北极地区表现出持续的气候变化放大器效应,极端事件频发,对当地生态和全球天气造成显著影响。
【记者连线】光明日报记者 邓宇飞 王妤心泓近期,美国国防部发布《2024年北极战略》。美国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在战略报告发布后表示,现在是北极的“关键时刻”,气候变化从根本上改变了北极,也改变了地缘政治和美国的国防任务。图为6月22日在挪威斯瓦尔巴群岛拍摄的冰山。
当地时间3月11日,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举行自治议会选举,主张缓慢推进独立的中右翼反对派民主党获近三成选票,在选举中胜出。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近来多次声称要“得到格陵兰岛”,这场选举受到外界广泛关注。3月11日,在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努克一处投票站,工作人员准备计票。
封面新闻记者 张峥作为与厄尔尼诺交替出现的“双生兄妹”,拉尼娜状态的出现,意味着偏冷现象的出现。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发布最新海温监测结果显示,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已进入拉尼娜状态。近期蛇年第一次强寒潮来临,也与拉尼娜气候特征相一致。
新华社北京1月29日电 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多次表达有意把格陵兰岛收入囊中的背景下,丹麦首相梅特·弗雷泽里克森28日开启欧洲之行,寻求欧洲盟友支持。弗雷泽里克森和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当天都以不点名方式回应特朗普,强调欧洲反对武力扩张,将加强防务。
对于大多数国人而言,极地都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存在。在有关极地科考的新闻里,我们通常听到的大多是南极科考的项目,不止是因为南极有可爱的企鹅而北极只有凶猛的北极熊,而是因为南极是比北极更容易抵达和进行科考的地区。要知道中国在南极大陆就有五个科考站,而在北极地区则只有一个——黄河站。
新华社渥太华10月18日电(记者林威)如果不翻开历史,很难想象“邻国+铁杆盟友”的加拿大曾是美国的敌人和最大威胁。如今,加拿大在全球经济贸易体系中严重依赖美国,也因为地理上的接近性而享受美国提供的低成本安全防务。
根据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选举委员会网站在当地时间3月12日公布的结果显示,格林兰岛反对党民主党获得近三成选票,成为自治议会第一大党。此前,由于美国总统特朗普多次声称要“得到格陵兰岛”,使这场选举受到外界广泛关注。
新华社北京3月24日电 美国副总统詹姆斯·万斯的夫人乌莎·万斯计划率高级别代表团本月27日至29日访问丹麦自治领地格陵兰岛。在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屡次扬言欲“夺取”格陵兰岛控制权的背景下,这趟“登岛”之行引人瞩目。
当地时间4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联席会议演讲中表示,美国支持格陵兰的未来选择并将欢迎格陵兰岛加入美国。特朗普称,不管怎样,他认为美国会得到格陵兰岛。格陵兰岛位于北美洲东北方向,是世界第一大岛,面积约216万平方公里,为丹麦自治领地,自然资源丰富且战略位置重要。
3月4日,特朗普进入国会时遭民主党众议员梅拉妮·斯坦斯伯里手举写有“这不正常”纸片抗议。 IC供图 当地时间3月4日21时许,美国总统特朗普在国会联席会议上发表讲话,阐述其全面的国内外政策计划。这是特朗普重返白宫开启第二总统任期后,首次向美议员发表正式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