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8日下午,“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预定区域顺利着陆,两名航天员安全回家,标志着“神十一”载人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研制的γ高度控制装置、回收一号雷达、连接分离机构、收口绳切割器等关键产品再次成功保障飞船安全返回。
11月17日12时许,神舟十一号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施分离。(视频截图)中国网11月18日讯 北京时间11月18日13时59分,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在内蒙古中部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执行飞行任务的航天员景海鹏、陈冬身体状态良好,天宫二号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图表:解读神舟十一号返回搜救四大环节 新华社记者 曲振东 编制新华社内蒙古四子王旗11月17日电(曾涛、杨亚洲)按照计划,搭载航天员景海鹏、陈冬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即将返回。西安卫星测控中心主着陆场区相关负责人17日向记者详细介绍了本次搜救任务。
18号下午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的神舟十一号飞船返回舱,今天(20日)上午返回北京,技术人员将采集并分析返回舱所带回来的相关数据,为我国后续空间站及新型载人飞船论证设计和关键技术提供重要支持。央视记者 李厦:这里是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也是神舟十一号飞船出生的地方。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 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 575 秒后,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景海鹏、陈冬2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搭载航天员景海鹏和陈冬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当年首次飞天的陈冬,已成为神舟十四号乘组指令长,此时正在空间站执行长达半年的飞行任务。
【链接】提问:在航天员返回地面期间,会有四次落点预报,这是为什么?解答:在四次落点预报后,搜救队即可确认返回航天员的具体位置。每一次落点预报,都会伴随着运动状态的改变。在神舟飞船推返组合体惯性滑行后,由于不再进行制动,开始依靠惯性进行滑行,此时会进行第一次落点预报。
一、多重冗余设计保障"双保险" 待命机制每个乘组在轨期间,地面始终保持1 枚长征火箭 + 1 艘神舟飞船的应急发射状态,可在 8 小时内完成发射准备(2025 年数据)。神舟飞船设计寿命 6 个月,但实际验证寿命达 12 个月(神舟十四号案例),为超期驻留提供冗余。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从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首飞至今,20多年来,我国先后实施13次载人飞行任务,22名航天员逐梦苍穹,从一人一天到多人多天再到长期在轨驻留,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参与见证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建设的每一步,将祖国荣耀写满太空。
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已经从中国空间站撤离,预计将于明天凌晨,返回东风着陆场。目前,神舟十八号搜救回收空中分队5架直升机已经集结完毕,着陆场及各参试系统正在进行迎接航天员回家的各项准备。这次返回是东风着陆场第七次迎接航天员回家。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让全世界“听见了”《东方红》的旋律听见中国和平利用太空的声音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和平利用太空造福人类的序幕从此拉开1970年4月24日,我国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
每天3分钟,速览天下事 3月20日星期四,农历二月廿一 封面新闻 为什么中国航天员能按时回地球 有网友好奇,中国空间站会不会发生航天员“滞留”情况?航天专家介绍,我国任何一个航天员乘组在轨期间,地面都有一枚运载火箭和一艘飞船处于待命状态。如果遇险,可在极短时间内接回航天员。
来源:【人民日报】深秋时节,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夜间气温已经降到了零摄氏度左右。一道耀眼的光束仿佛流星划过夜空,11月4日1时24分,神舟飞船返回舱搭载神舟十八号航天员乘组稳稳降落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东风着陆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