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王选杰先生成名以来,一直是生活在风口浪尖上,所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1957年 ,王芗斋先生在中山公园教拳,学员中有一位杨式太极名家李福寿 ,精于推手及摔跤,当时 王芗斋先生的在场弟子 ,无一个人能胜之。
孙禄堂,自幼从师李奎垣,后经师父推荐前往追随祖师形意拳大师郭云深,学艺数年,深得形意拳精髓,后拜师程廷华学习八卦掌,之后从师郝为桢学习武式太极拳,精形意、通八卦、善太极,融、儒、释、道、医为一体,遍访南北武林,融百家拳法之精华,结合中华传统文化理论,形成“拳与道合”的中和武学思想,开中华传统武学思想之先河,并创立独具特色的《孙氏太极拳》,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一代武学宗师。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李桂杰)近日,《走近王芗斋:解析大成拳技击术》一书由东方出版社出版发行并在北京举办新书发布会,作者李荣玉从中国文化和中华武道传承与发展的视角,真实、细致完整地呈现了王芗斋的“大成拳论”。书封。
9月24日,杭州亚运会武术比赛项目将正式拉开帷幕,势必会吸引不少武术爱好者的目光。杭州上一次因武术而吸引全国乃至世界的关注,还要追溯到1929年的国术大赛。当时,各派好手齐聚杭州,历时6天,决出前十名。为公平公正,大赛还邀请全国各地著名拳家担任评判会委员,王芗斋就是其中之一。
胡孚琛教授在《道学通论》中介绍修道入门的养生功法,除了八段锦等导引术外,内家拳中,首推大成拳,并说“最得道家之旨。”并引用《大成拳论》说:“其结晶之妙全在神、形、意、力之运用互为一致。……要在以虚无而度其有,亦以有处而揣其无,诚与老庄无为而无不为之学理相通。
王芗斋(1885-1963)王芗斋,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河北深县人。拳学宗师,意拳(大成拳)创始人。1885年农历10月29日,王芗斋出生于河北省深县魏家林村,其祖父在本县一商肆中管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