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发展改革委农村经济司负责人关锡璠在会上表示,黄土高原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由监测以来最严重的45万平方公里减少到23.13万平方公里,同时黄河输沙量大幅减少,区域已经历史性实现了主色调由“黄”转“绿”。
台海网10月14日讯 据福建日报报道 近日,经国家水利部推荐,《长汀县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实践》成功入选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作为世界生态修复实践成功范例向全球公开推广,水土流失治理的“长汀经验”正式走向世界。
题:绿色,在黄土高原上铺展——黄河中游水土流失治理记。新中国成立以来,延安市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63万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56.6%,使全市多年平均入黄河泥沙量,由20世纪90年代每年的2.58亿吨降到了近年的0.31亿吨。
进则全胜,不进则退,这十年,长汀步履不停——2012年以来,长汀累计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和生态修复面积146.8万亩,水土流失面积从2011年底的47.69万亩降到2020年底的31.52万亩,水土流失率降到6.78%,低于福建省平均水平,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水平。
来源:【绿色中国】文/邓京红盛夏季节,走进江西省兴国县龙口镇塘背小流域,但见群山万壑郁郁葱葱、绿浪滚滚,使人彷佛走进了绿色的海洋。可谁能想象得出,这里曾经因严重的水土流失变成了寸草不生的“不毛之地”,成为当地人逃之不及的人间绝境,国内外专家考察后惊叹这里是世界罕见的“江南沙漠”!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兰州1月6日电 (路世玲 陈思)黄河水土保持西峰治理监督局南小河沟小流域水土保持项目碳汇交易近日落地甘肃庆阳,交易碳汇量4.3万吨二氧化碳当量,交易金额163.8万元。此单交易是水利部直属单位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第一单,也是甘肃省水土保持碳汇交易第一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从1991年颁布实施以来,我国水土保持取得显著成效,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驶上快车道,进入监管力度最大、治理投入最多、防治成效最好的时期,并全力向着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迈进。
主笔、视频制作:于梅君近日,有网友在黄河壶口瀑布,拍到“清流飞瀑”的壮观景象。不少人惊叹“黄河水竟然变得如此清澈!”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同时,也是世界上含沙量最高的河流,那么,黄河壶口瀑布水质变清的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