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在饮食上。近期发布了最新的血压标准,120/80mmHg的血压标准,已经是一个较为久远的传说,可以通过血压状况来判断自己有没有高血压、低血压等疾病。
今天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10月8至14日也是第三十届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宣传周。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收获理想血压水平。最新数据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率一直呈上升趋势,《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显示,成人患病率已达31.
现如今,同时有【高血压】、【血脂异常】与【2型糖尿病】这“三高”的人,真的是越来越多。在不少人的印象当中,对于“三高”的治疗就是使用药物让血压降到140/90mmHg以内、让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到3.4mmol/L以内以及让糖化血红蛋白降到7.0%以内。
今年75岁的刘大伯,患有高血压多年时间,确诊后他一直规律服药控制血压,病情控制的还算稳定。上周,他发现自己总是时不时头晕,他以为是血压控制不稳导致的,吃完药后想着躺会就能缓解。可症状非但没缓解,还出现了恶心、呕吐等情况。家人见状不对,赶紧把他带去了医院检查。
2024年10月8日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10月8日至14日也是第三十届上海市心脑血管病防治宣传周。本次宣传活动的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践行健康生活方式,收获理想血压水平。10月8日,上海市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为市民开展健康咨询活动。
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随时查阅一系列优质健康文章,同时便于进行讨论与分享感谢您的支持!参考文献1. 《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23年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高血压学组2. 《高血压的诊断与管理》,《中华内科杂志》,2022年第61卷第10期3.
在不少人的印象当中,老年高血压患者没有必要像中青年高血压患者一样把血压降到“<140/90mmHg”这么低的水平,一般降到“<150/90mmHg”就可以了。这听上去似乎挺有道理,毕竟大家都会担心,老年人若是把血压降得太低,会容易引起组织器官的供血不足。
在现代社会,高血压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隐形杀手”。它不仅是一种慢性病,更是一种“潜在的危机”,悄然威胁着心脑血管健康。长期高血压不控制会引发的一系列心脑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脑血栓、脑出血以及高血压肾病等。
“此次指南将高血压诊断标准修改为≥130/80 mmHg,不仅有充分的国际和国内循证医学证据支持,而且血压水平在130~139 mmHg和/或80~89 mmHg的人群多为中青年,下调诊断标准体现了防线前移、加强初始预防的理念,否则我们将错过减少高血压导致的心血管疾病和其他疾病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