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我国的国产大飞机C919交付了第一架,中国从此正式踏上了成为“航空产业强国”的第一步。但是对于中国的航空产业,却有很多人非常惋惜。因为上世纪70年代的时候中国曾有过运-10这款民航客机的研发项目,这款飞机才算是中国民航客机的起点。
1958年美国波音波音707150个座,是B52成熟的技术给了波音公司,前期试制是美国国防部的钱。搞空中客车也成功,和美国形成寡头垄断,波音细长飞得快,做环球飞行,空客是傻大黑粗,十几年前 A380是555个座,如去掉豪华仓是999个,欧洲国家小,它航程比较短,个子特别大。
首飞7年,商运一年,国产大飞机C919仍未获得适航证,飞机的日利用率也只有波音、空客的三分之一。2024年5月28日,国产大飞机C919商业运营已一年,安全运行时间超6000小时,运送旅客近30万人,平均客座率近80%,超过了同航线的其他机型。
乘坐国产大飞机在空中飞行的愿景越来越明晰生动。“现在是8月初,本年度还剩余有近5个月。在这5个月里,按照进度,C919有充足的时间交付首家国内用户,也就是说,我们的普通老百姓最快在年内便可乘坐上我们自己国产的大客飞机。”
从一张张设计图纸到翱翔蓝天,这条国产大飞机完全自主研发之路走了半个多世纪,为了“护航”大飞机,申城一支专业气象团队也在这片空白领域里不断探索,突破了不少“卡脖子”技术,让大飞机顺利通过了自然结冰、大侧风、高温、高温高湿、高寒等诸多“坏天气”的“考试”。
根据 Statistia 网站统计,2021 年,全球喷气式飞机交付量达到 1036 架,其中,波 音公司交付量为 340 架,空客公司交付量为 611 架,按数量计算,两家公司合 计占据 91.8%的市场份额。
关心C919国产大飞机的网友很多,大家都非常关心她的国产化率,本文简单梳理一下。有人说,我们只自己造了个飞机翅膀;有人说,我们只自己造了个飞机壳;有人说,C919是个组装机,等等,不一而足。本篇就说说C919国产大飞机的国产化情况。
尽管资本主义强调的就是垄断,可这种垄断性在某些行业中的体现是全方位的,这其中就包括航空业,为了打压C919客机进入国际市场,与一些垄断性航空企业形成产品竞争,于是在C919客机处于研发阶段时,很多国外企业纷纷参与项目研发,目的还是想要打压中国本土技术的发展,这对中国本土的航空技术发展来说势必是一个挑战,那么C919客机在这样的情况下应该如何走出国门,进入国际市场呢?
2018-05-21 川航风挡玻璃事件,将人们的视线转移到用于万米高空的客机风挡玻璃。目前,美、法、英三家公司垄断着全球航空风挡玻璃市场。飞机风挡玻璃研发难点在哪?为什么这么重要?我国相关研究进展如何?国产大飞机如何破解“空窗”之困?科技日报记者20日采访了相关人士。
耗时十余年,日本国产“大飞机”研发失败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7日宣布,将终结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客机SpaceJet研发项目。这意味着,经历十余年曲折后,这一项目最终宣告失败。三菱重工2008年启动SpaceJet研发,同年3月成立三菱飞机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