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威(1859年——1952年),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实用主义集大成者,在西方历史上,被称为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杜威是教育学中常考的的一个人物,杜威的相关教育著作和教育论述,是考试中常考的考点,因此,有必要对杜威的相关知识点作一梳理。
教师招聘考试中人物的教育思想一直都是相对困难的部分,常考判断题以及单选题、多选题,同学们容易将杜威的教育思想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混淆,让同学们感觉难以把握,因此在这里就为同学们梳理杜威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教育能传递人类积累的经验,丰富人类经验的内容,增强经验指导生活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把社会生活维系起来和发展起来。广义地讲,个人在社会生活中与人接触、相互影响、逐步扩大和改进经验,养成道德品质和习得知识技能,这就是教育。
约翰﹒杜威(Jhon Dewey),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教育家,美国机能主义心理学的重要代表,1879年毕业于佛蒙特大学,1884年在霍普金斯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894-1904在芝加哥大学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主任,1896-1903年创办了芝加哥大学实验学校作为其教育理论实
在阅读《学校与社会·明日之学校》之后,我对杜威式学校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杜威主张教育应回归生活,实现教育与生活的一体化,这种理念在当今教育实践中仍具有深远的意义。学校的角色定位。杜威将学校视为一个微型社会,是学生体验和学习社会生活的理想场所。
对于考生来说,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学校即社会”、“儿童是中心”、“从做中学”和我国教育家陶行知(亦是杜威学生)提出的“社会即学校”、“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看起来十分相似,只是前后顺序有所颠倒,他们俩的观点有什么不一样呢?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别?
亲历中国丛书《杜威:教育即生活》康桥 主编上海辞书出版社在“读书无用论”“毕业即失业”观点甚嚣尘上的今天,究竟选择什么学科和专业,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心仪的专业是就业“天坑”还是“铁饭碗”?某某专业毕业后,月平均收入能有多少?诸如此类的问题得到了考生及其父母的密切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