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丽水市新闻传媒中心】8月28日18时20分,大型系列纪录片《文脉春秋-龙泉》在央视综合频道(CCTV-1)开播。纪录片一开播,“8毫米薄龙泉剑打造时折叠一万六千层”等话题,就迅速登上了微博热搜,龙泉宝剑精湛的锻制技艺惊艳了全国网友。
龙泉宝剑从春秋战国开始,至今已有 2500 多年历史,李白诗中说的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就是指龙泉宝剑。唐代的时候,“龙泉”就是剑的代名词。2006 年,龙泉宝剑锻造技艺入选中国首批非遗。在龙泉,有一群铸剑师,他们经验的累积与技艺的创新也让龙泉宝剑得以生生不息。
近日,《龙泉市宝剑(刀具)产业从业人员法治素养基准(第一版)》发布,这是全国首个宝剑(刀具)产业从业人员法治素养基准。(下称《基准》)△龙泉剑宝剑(刀具)产业是龙泉地方性特色产业之一。近年来,龙泉在助推刀剑产业高质量发展上积极探索,吸引越来越多人投身该产业领域。
7月25日,中华老字号——沈广隆剑铺内,工作人员烧制剑体。当日,“同根连心迎国庆·团结奋斗创未来”港澳青年浙江行活动走进丽水,数十名香港青年学生参访丽水龙泉感受宝剑文化。龙泉宝剑锻制技艺已有2500多年历史,如今是中国国家级非遗。
潮新闻 共享联盟(丽水)叶浩博 通讯员 崔建霞 近日,龙泉市玉德青瓷有限公司负责人黄顺明收到了龙泉市非遗保护中心工作人员送来的“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非遗名录图文授权使用证书。此次共有19家龙泉剑瓷企业领到首批非遗技艺图文“身份证”。
中新网丽水8月2日电(邵燕飞 傅飞扬)锋芒毕露的宝剑、温润如玉的青瓷,在浙江丽水龙泉市,从熊熊燃烧的窑火中,从“叮叮当当”的铸剑声里,时间留下的印记是可以被看到的。地处浙西南绿谷,龙泉素有“青瓷之都”“宝剑之邦”的美称。
来源:【人民网】“哐、哐、哐……”近日,丽水龙泉市城东小学龙泉宝剑锻制技艺教学基地传来阵阵的打铁声。走进一看,一群小学生抡起7斤重的铁锤,在龙泉宝剑非遗课程授课老师江龙的指导下,神情专注地向着烧红的铁块砸去。在龙泉宝剑非遗课程上,学生们体验宝剑锻造。
中新网丽水4月24日电(邵燕飞)“巧剜明月染春水,轻旋薄冰盛绿云。”1000多年前,诗人徐演如此描述龙泉青瓷。浙江丽水龙泉因“剑”得名,凭“瓷”生辉,龙泉宝剑被称为“天下第一剑”,龙泉青瓷被誉为“瓷海明珠”,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角,见证了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认识中国的辉煌历程。
年少时出游永康方岩,沿街店铺皆有龙泉宝剑。第一次见剑,莫名就喜欢上了。父亲说我们浙江的龙泉宝剑天下闻名,却因我年少而剑是利器终未给我买下。那一天的行程,我驻足观望过沿途每一家剑铺,少年的梦里从此就有了一柄“龙泉剑”。
由文化和旅游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指导、中国旅游报社主办的2024“非遗里的美好生活”摄影作品征集活动于5月17日征集结束。此次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收到来自1291人次报送的7664幅摄影作品。综合专家意见及网络投票结果,最终确定50件入选作品(排名不分先后)。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丽水8月20日电(邵燕飞 傅飞扬 刘茜)“我平均每天能赚300多元,最少的时候也有200多元。”近日,在浙江丽水龙泉市上垟镇五都楼村,低收入农户郑香花说。通天桥竹材加工点共富工坊落地该村后,当地一批低收入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钟根清、陈雅慧日前,龙泉发布“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文表述使用指南。这是浙江省首个非遗项目图文表述使用指南,也是丽水市完善非遗活化传承机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