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由山东黄海造船有限公司为亚海航运有限公司建造的1800TEU集装箱船“ASL HONG KONG”轮在山东荣成石岛管理区顺利交付使用。目前,山东黄海造船有限公司在手海内外大型船舶建造订单达70多艘,建造计划已经排到2025年。
济宁内河船舶制造“数智化变革”赢得世界航运巨头青睐古老大运河演绎新“船”说时近寒冬,京杭大运河,航运依然繁忙。12月8日,占地1700多亩的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现场,联合车间、分段车间、舾装车间、涂装车间和船体搭载平台,生产制造热火朝天。
山东省日照市,东港区的一家修造船厂内,一片紧张忙碌。9月1日,是秋季开海的日子,工人们顶着烈日造船修船,为秋季捕捞做准备。通过无人机视角,可以清晰地看到船坞里停放着的大大小小的渔船。工人们正在与时间赛跑,建造新渔船,并加快维修渔船的速度。
今年以来,山东青岛造船厂来自国外的集装箱船、散货船等订单饱满,生产订单已排至2025年。5月23日在青岛造船厂拍摄的一艘制造中的船舶(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5月23日在青岛造船厂拍摄的一艘即将交付的船舶。
在全球绿色发展大势下,航运业作为当前的碳排放大户,追“新”逐“绿”势在必行。2024年12月,在济宁新能源船舶制造项目现场,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解读《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建设方案(2025—2035年)》。
最近,在山东省荣成市石岛管理区修造船产业基地,工人们抓紧维修、建造各类大型船舶,基地内呈现—派繁忙、有序的生产景象。荣成市是山东省优质修造船基地。今年一季度,荣成市修造船企业出口船舶货值4.9亿元,同比增长33.6%。
5月23日,位于青岛市即墨田横岛省级旅游度假区的青岛造船厂,工人在进行船体制造。今年以来,山东青岛造船厂来自国外的集装箱船、散货船等订单饱满,生产订单已排至2025年。新华社发(梁孝鹏 摄)5月23日,青岛造船厂生产的5900TEU集装箱首制船建造完成即将交付比利时船东。
海洋作为地球上最广阔的资源宝库,蕴藏着丰富的能源,为人类的海洋经济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令人类的未来充满无尽可能。8万公里大陆海岸线,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从未像今天这样,与国家发展和人民生活如此密切。
济宁新闻网讯(记者 刘长雨 屈勇 通讯员 魏娜)造船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多为定制化建造,难以批量化生产。而地处京杭大运河济宁段的一家造船厂,却以首创内河船舶标准化生产新模式,实现了批量化、模块化造船,成为引领船舶制造“绿色化数智化变革”的造船新势力。